成品人片a直接进入入口_蘑菇湿地福利院樱花入口_麻将豆传媒在线免费观看

集团新闻

学习“邦溪经验”后,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变了!

       39岁的唐昌东打零工多年,今年又萌生了割胶的念头。

       “王主任,我的割胶岗位确定了吗?”2月28日一大早,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英歌村村民唐昌东怀着几分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又一次拨通了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长龙片区主任王宾的电话。这已是他春节以来第九次拨打这个号码了,只为争取一个割胶岗位。

1742265869621035481.jpg

龙江分公司胶园。钟颢 摄

       随着新一年割胶季的临近,王宾接到类似的电话越来越多。“以前新胶工招收难,胶工一度短缺,而去年我们的核心胶工待遇不错,让割胶岗位成了‘香饽饽’。”王宾笑着对记者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走,到龙江割胶去!”像唐昌东这样主动请缨割胶的村民越来越多,成为龙江分公司今年开春橡胶生产一线的热门景象。

       2024年3月,龙江分公司认真学习“邦溪经验”,经过一年的成功“复制”,核心胶工、基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提高了,企业效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橡胶生产一线迸发出新活力。去年,面对严重干旱、多雨、超强台风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该分公司全年自产胶仍较上年实现增产。

顾虑:任务增加,收入能否跟得上?

       2024年初,海南橡胶党委在深入挖掘总结“邦溪经验”后,下发《关于推动基地分公司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基地分公司以“以株定岗、实产计酬”为原则进行试点推广,打造一支稳定的核心胶工队伍。

       龙江分公司成为海南橡胶推广“邦溪经验”的五家试点单位之一。

       2024年3月,邦溪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振友同时负责龙江分公司全面工作。这一人事调整,充分体现了海南橡胶党委推广“邦溪经验”的决心。

       任职后,李振友带领领导班子成员迅速行动,紧紧围绕核心胶工人数、核心胶工年均产胶、国有胶产量、核心胶工收入等方面,深入推进分公司改革,着力解决“小岗位”过多、胶工岗位价值较低、人均干胶产量不高的问题。

1742265970641003154.jpg

李振友带头示范演练割胶技能。龙江分公司供图

       《方案》要求,核心胶工的岗位标准为有效割株2000株以上。龙江分公司根据实际,对割胶岗位进行整合扩容,同时优化核心胶工计酬模式,提升割胶岗位价值。

       根据查田核株的成果,该分公司结合现有胶工岗位的树位情况,以至少5年的割胶年限为目标,综合考虑了树位路途的“远、中、近”、产量的“高、中、低”、割龄的“老、中、青”,以及丘陵地与平缓地的交叉平衡,确保每个岗位的树位搭配相对合理。

       “平均每天要割500多株,割得完吗?”“任务增加,收入能否增加?”面对新的政策,胶工们一开始持观望态度,担心任务量增加后无法完成,收入反而受到影响;管理干部也有顾虑,担心改革后胶工流失,影响生产进度。

       “怕割不完?要不先试试看?”“改革,是为了让大家收入更高,生活得更好。”……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龙江分公司积极开展“深化改革,提升割胶岗位价值”巡回宣讲活动,领导班子成员纷纷带队深入胶工群体中,耐心地宣讲政策和改革的意义。

       通过多次宣讲动员,以及合理的岗位分配,胶工们切实感受到了分公司的用心和公平,逐渐理解了改革的意义,纷纷报名认领岗位,加入核心胶工队伍。管理干部也放下了顾虑,全力支持推进改革。

       “刚开始确实有点担心,但听了分公司的解释后,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该分公司茶山十二队胶工何海凤被优惠政策打动,听完宣讲后主动报名认领了5个树位共2036株橡胶树。

       2024年,龙江分公司共编制并落实岗位852个,清理“小岗位”462个,在岗在册胶工由原来的1421人减少至核心胶工852人,人均割株达到2139株,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让利:把胶工当成“衣食父母”

       胶工对于收入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

       “以前,一遇到下雨天,我心里就着急,担心完不成上缴任务,直接影响收入。”龙江分公司雄英三十八队胶工陈五妹说。

       在以往的结算模式下,胶工的收入往往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除了天气原因,产量测定存在误差,也会直接导致胶工的收入与实际劳动付出不匹配。

       “只有让胶工们真正感受到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价值,才能打造一支稳定的核心胶工队伍。”李振友说。

1742266088642045852.jpg

龙江分公司胶工割胶。龙江分公司供图

       学习“邦溪经验”,推行实产计酬模式后,定岗不定产,建立起与产量、割胶技术挂钩的弹性分配机制。而根据胶工实际产出的胶水量核算报酬,也有效规避了在产量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及分配制度不公平等问题,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

       为提高核心胶工收入,去年,龙江分公司上调干胶结算单价,按完成计划比例给予不同单价,结算价格随市场价格进行动态变动,分配尽量向核心胶工倾斜,当价格偏低时,分公司承担风险采取保底结算价,保障核心胶工基本收入。

       此外,完善社保保障,妥善解决胶工社保问题,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免费为核心胶工提供所有的生产物资,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停割期间,按每株橡胶树1元的标准给核心胶工发放补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开展为核心胶工送早餐、煮凉茶等暖心活动,切实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龙江分公司从政策到实践,全方位向核心胶工倾斜,确保他们工作有保障、收入有增长、生活有盼头,真正成为橡胶产业的核心。

       2024年,龙江分公司在岗在册胶工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2.7万元提高到6.86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核心胶工比比皆是。

管理:严抓细管提效益

       让利胶工,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钱从哪里来?

       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增加国有胶产量来降低综合成本。

       为加强干胶生产管理,龙江分公司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割胶管理机制,各级管理人员下沉基层,到胶工割胶岗位、收胶站点服务割胶生产工作,形成“干部下去,干胶上来”的良好局面。

       “我们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清单,建立与生产绩效挂钩的奖励与追责制度,倒逼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龙江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平说。

       智能化和数据化管理也成为一大利器。龙江分公司充分借助智慧收胶平台,及时、准确地掌握产胶的动态信息,实现对干胶生产的科学管控,而胶工们也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看到自己当天的胶水产量。

       “以前有数据,但没有真正做到用数据。”龙江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官富福说,现在从生产队、片区到分公司总部都会开展干胶生产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各生产队的干胶生产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一旦发现生产进度滞后的单位,该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则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胶园岗位,进行重点跟踪,深入分析生产瓶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除了抓好干胶生产,龙江分公司还充分利用橡胶林下资源,拓展多元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

1742266210674095105.jpg

龙江分公司在橡胶中小苗基地间种香蕉。钟颢 摄

       记者驱车从龙江分公司长龙片区前往金波片区,沿途看到各个橡胶中小苗地块上,间种着香蕉、甘蔗、南瓜等作物,正沐浴着暖阳茁壮生长。

       “我们全力规范推动橡胶林下土地出租工作,并按照橡胶中小苗的生长周期,指导合作方种植适宜作物,强化间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官富福说,去年,龙江分公司累计完成6283.5亩林下土地出租,在提高胶园土地利用率、增加额外收益的同时,还减少了控萌费用,实现降本增效。

成效:他们的笑脸见证改革成果

       如今在龙江分公司,大家抓干胶生产的热情高涨。

       “割得多收入就高,多辛苦都不觉得累。”龙江分公司金波六队胶工王兴波现在的割胶劲头可足了。

       除了建立核心胶工收入增长稳定机制,龙江分公司还持续开展干胶劳动竞赛,重奖先进生产队和胶工。此外,每个片区都会奖励当日干胶排名靠前、产量高的胶工,有些队长甚至还自掏腰包购买奖品,形成了人人关注干胶产量、人人抓干胶生产的良性发展态势。

1742266377046002058.jpg

胶工领取奖励。龙江分公司供图

       龙江分公司卫星九队原本是生产落后单位,该队党支部甚至曾被贴上“软弱涣散”标签,然而一年时间,该队却从“落后生”变为“优秀生”,“去年,九队全年完成干胶产量79.3吨,较前年增长11.35吨,其中有4名核心胶工年产干胶均超过10吨。该队党支部书记黄成绿自豪

地说。

       卫星二队胶工曾紫雯是“产胶大户”,岗位有效割株2499株,去年完成干胶产量16.49吨,在全分公司名列前茅,年收入将近13万元。“去年,我们全家的米、油都是公司奖励的,用都用不完。”曾紫雯说。

       核心胶工收入高了,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以前每个月只能领到1400多元,去年每个月都有4000多元。收入增加了,干活也更有劲儿了。”卫星二队队长鲁海平说。

1742266447005020667.jpg

龙江分公司管理人员为胶工送早餐。龙江分公司供图

       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产队的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温馨。今年春节期间,几乎每个生产队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胶工和家属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春节,我们每一名核心胶工都领到了大米、香菇、糖果等‘六件套’春节大礼包呢!”陈五妹说,“公司为我们着想,我们也要为公司出力。”

       几年前,唐昌东也曾在龙江分公司割过胶,但微薄的收入让他打了退堂鼓。“现在割胶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有各种福利保障,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唐昌东说,他期待着能在熟悉的橡胶林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胶工从“上门请”到“抢着干”,管理人员纷纷围着生产“转”,龙江分公司的改革实践,让割胶岗位重新焕发了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唐昌东”积极加入核心胶工队伍,海南橡胶产业守住了“根”和“魂”,守住了海胶人的“饭碗”,也真正守住了发展战略,坚守了“为国利民”的使命和初心。(海南农垦报记者 钟颢 通讯员 韩银萍 邢智)

       来源:海南农垦报

九台市| 乌海市| 凤阳县| 大冶市| 屏东市| 宁波市| 横峰县| 永新县| 石楼县| 额济纳旗|